说到“应激”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应激”这个词来自于英文的stress,这个词更多时候被用作“压力”,但是在生物学中,stress其实是指动物对于外界环境刺激的响应。因此“应激”最好解释成“应对外界刺激”。应激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是应激反应让猫咪,以及我们人类存活到了现在。在史前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存活下来的动物们,都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对环境中的威胁作出反应,这个反应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根本没有“过脑子”的时间——在你的理智反应过来之前,你的直觉已经命令身体做好了战斗或者逃跑的准备大量释放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俩是强心针的主要成分)让心脏和肺的活动立刻增强,配合扩张的肌肉血管,随时准备拔腿就跑;身体关闭了无关紧要的功能,比如消化功能,免疫功能,并从身体各处抽调能量,使血糖升高,以支援接下来的高强度运动。当猫咪感知到环境中有威胁时,它的自主神经系统会被迅速触发,让身体做好“战或逃(或僵住)”的准备,与此同时,你会观察到一系列外在的行为猫的“战”行为弓背,炸毛,咆哮,撞击笼子猫的“逃”行为尝试逃跑猫的“僵住”行为蹲伏不动,藏起来,假装睡觉烦躁的表现走来走去,呼吸加快以上全都是猫的“应激行为”。特别

“应激”这个词来自于英文的stress,这个词更多时候被用作“压力”,但是在生物学中,stress其实是指动物对于外界环境刺激的响应。因此“应激”最好解释成“应对外界刺激”。

应激本身不是一件坏事,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正是应激反应让猫咪,以及我们人类存活到了现在。

在史前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存活下来的动物们,都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对环境中的威胁作出反应,这个反应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根本没有“过脑子”的时间——在你的理智反应过来之前,你的直觉已经命令身体做好了战斗或者逃跑的准备:

大量释放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俩是强心针的主要成分)让心脏和肺的活动立刻增强,配合扩张的肌肉血管,随时准备拔腿就跑;身体关闭了无关紧要的功能,比如消化功能,免疫功能,并从身体各处抽调能量,使血糖升高,以支援接下来的高强度运动。

当猫咪感知到环境中有威胁时,它的自主神经系统会被迅速触发,让身体做好“战或逃(或僵住)”的准备,与此同时,你会观察到一系列外在的行为:

猫的“战”行为:弓背,炸毛,咆哮,撞击笼子

猫的“逃”行为:尝试逃跑

猫的“僵住”行为:蹲伏不动,藏起来,假装睡觉

烦躁的表现:走来走去,呼吸加快

以上全都是猫的“应激行为”。

特别强调一下猫咪“僵住”的行为:有时候我们带猫去医院等陌生的地方时,猫咪会变得格外地乖,不动也不叫,任凭处置。但是,它放大的瞳孔,低伏、试图隐藏的姿势明确表明它已经“应激”了,它的身体中正在经历我们上面提到的各种变化。

这种在紧急状态下自动发生的应激行为,让动物可以尽快逃离或者抵御威胁,大多数情况下,急性应激是正常的、健康的。只要环境中的刺激消失,猫咪的身体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平时的状态。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猫咪经历得要更糟一些——

回想一下带猫去医院看病的过程:首先,你可能要在家抓一会儿猫,把它抓进航空箱或者猫包里(压力事件1),然后你带它坐上出租车,或者自家的车,车里陌生的气味和颠簸都会让猫高度紧张(压力事件2),来到医院后,周围充满了其他猫狗的声音和气味,以及噪杂的声音(压力事件3)。等到把猫咪拿到诊室的桌子上时,经历了多次刺激的猫咪可能已经心力交瘁了。曾经看到一只平时血糖80mg/dl多的健康猫咪,一去医院就会飙升到200多,去医院给猫咪带来的压力可见一斑。

多种应激源在短时间内作用,更容易造成应激的不良后果,包括:

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感染

注射疫苗后不能很好地产生抗体

胃溃疡,胃出血

心血管问题,诱发心力衰竭

麻醉风险,术中血压异常

▼多种应激源在短时间(一天之内或者几天之内)内的叠加作用示意▼

正如前面提到过的,应激反应一般是正常而健康的,只要环境中的应激源移除掉,那就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很多时候,由于铲屎官们没有意识到猫咪的应激,环境中的应激源(例如多猫环境)一直存在,或者反复给猫咪造成刺激,就会导致慢性应激。

长期的应激会影响免疫功能,并且影响猫咪的生长、繁殖能力,甚至影响寿命,而且,长期应激下的猫咪几乎都会伴随行为方面的异常,比如乱拉乱尿,不停地舔自己,攻击人或动物等。

要避免应激带来的不良后果,铲屎官们首先应该学会识别猫咪应激时的行为表现,在生活中,管理这些应激源出现的频次、强度以及时机。针对去医院、搬家、旅行这压力水平比较高的事件,可以提前进行脱敏等行为训练,听取医生的建议,必要时使用药物控制。

相关文章